隨著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互拍成像,我國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圓滿成功。近年來,從嫦娥探月到載人航天,從北斗導航到各種衛星,我國航天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矚目。我們為什麼要發展航天?探天巡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太空是“富礦”值得去探測
  嫦娥登月後,“玉兔號”月球車的巡月之旅正式開始。它的主要科學探測任務包括:月表地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資源勘察、月壤物理特性探測……
  為什麼要去探測月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表示,探月工程有很大的遠期效益,月球上有豐富的能源。地球上只有約15噸氦3,月球上有100萬噸。如果核聚變技術能夠突破,這些資源夠人類用幾百年以上。月球上礦產資源極其豐富,比如鈾礦、釷礦、稀土、鈦礦等。
  “月球對地球來說很重要,地球之所以有現在的狀態跟月球有很大關係。”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表示,必須認真研究並探索這位近鄰,而且月球上還有特殊的環境資源,如低磁場、地質構造穩定、弱重力、宇宙射線豐富等。
  從月球上望出去,廣袤無垠的太空更是深不見底的“寶藏”。僅從人類已知來看,太空的高真空、強輻射、高潔凈、深冷和微重力環境以及航天器獨有的軌道高度,都是人類難以獲得的寶貴資源。專家舉例,在太空可以進行地面難以實施的試驗,微生物提取、藥物制取更純粹。
  據瞭解,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我國載人航天除了搭載農作物種子進行航天育種,還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製藥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其中包括治療癌症的藥物合成等。一些研究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不遠的將來可以造福百姓。此外,一些國家已開始開發太空的旅游資源,讓游客體驗微重力帶來的“漂浮”,在太空中觀看美麗的地球。
  航天科技是改善民生的“助推器”
  在很多人看來,探天巡月似乎距離自己很遠。
  “其實,人人都在享受航天科技,而且是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享受著航天科技帶來的便利。”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梁小虹說,被認為神秘莫測的航天科技其實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航天科工二院,記者看到我國研發的新一代“數字化手術室”,涵蓋雙聚焦手術燈、多功能綜合手術床、集成式數字化麻醉工作站和手術室一體化控制系統等,使百姓就醫更加便捷、智能。
  航天人還能研究醫學設備?
  很多人不知道,醫院里的ICU(重症監護室),就是由航天員訓練時監測各項生命體徵的實驗室演變而成。
  生活中的航天成果也處處可見:辦公室、賓館和家庭廚房的煙霧報警器,原是為了檢測太空站里的煙霧和有毒氣體而研製;太空中航天員尿急的“囧事”催生出“尿不濕”,走進千家萬戶;幾乎每位孕婦都會接受胎心監護檢查,而這種技術最初是航天用來測量機翼錶面氣流變化的。
  此外,女性愛美的納米離子燙、育嬰箱、心臟起搏器、保暖內衣、太陽能熱水器……航天帶來了諸多可以共享的成果。
  不僅如此,出門看氣象,開車靠導航,看衛星影院,打衛星電話,已成為這個時代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海南,有漁民說,現在漁船上供奉兩樣東西,一樣是媽祖,另一樣是北斗。安裝北斗,不僅可以為船隻導航,還可以報告船隻位置和船上人員的情況,關鍵時刻能聯繫上後方,救大家的命。
  航天科技集團有關專家介紹,自2003年以來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正式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漁業、水文、氣象、林業、通信、電力、救援等行業廣泛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航天科技是社會進步的“發動機”
  有專家曾將探月比喻為“火箭頭”,“它是一個集合哨,搞地質的、礦物的、氣象的、天文的、地球起源的……大家全走到一起來了。”
  “航天的作用,體現在它對社會、對國民經濟不可估量的影響力。”專家指出,以長征2號運載火箭為例,僅航天工程應用的電子元器件就達15個門類,約2000個品種,上萬個規格,分佈在全國的300多個生產廠家和研究機構,這樣的產業鏈所形成的規模可想而知。
  研究顯示,航天產業1美元的投入,將換來7至12美元的回報。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航天是其重要的支柱產業,通過研發尖端技術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共同發展,進而通過技術擴散效應,推動整個社會進步。這也是發達國家熱衷航天事業的重要原因。
  在我國,嫦娥順利奔月,載人航天十戰十捷,不僅驗證了相關技術的突破,驗證“中國製造”的精密和可靠,更說明瞭我國雄厚的科技、經濟實力。同時,我國航天技術轉化的能力和帶動力逐日增強。
  據統計,我國近年來研製的1100多種新材料,80%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目前,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雖然我國航天取得可喜成果,但相比美俄等航天強國,我們還有不少差距。”專家指出,航天科技是社會經濟與科技進步的“發動機”,我們還要加強航天技術轉化民用,這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尋找新的增長點以及國家科技創新,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葉扁舟搖向大海深處,使人類迎來大航海時代。隨著全世界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錯過大航海時代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錯過大航天時代?
  專家回應“探月無意義”:目光短淺
  嫦娥三號在收穫巨大掌聲的同時,也有一些質疑之聲。針對有人認為“中國探月工程是一個花架子,沒有太多實際用處”,探月工程高級顧問歐陽自遠說,這是一種目光短淺的看法。開展月球探測與深空探測,對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的重要提升,對新型高科技人才隊伍的培養與成長,對新興學科的誕生與發展,對空間天文研究的促進,對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等各個方面,都將產生併發揮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據瞭解,探月工程帶來的高新技術發展是多方面的,比如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技術、深空探測和通信技術、遙科學技術、光電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等等。
  生活中的“航天技術”
  尿不濕尿不濕最初被髮明出來是為瞭解決宇航員長時間在太空行走中的內急問題。
  條形碼條形碼這種識別系統,最初是美國人為記錄和控制其太空計劃中不計其數的組件而發明的。
  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的出現和發展最初是因為追蹤航天飛機的行蹤和控制太空飛船上的系統需要一個緊湊的微型操作系統。
  數碼相機 數碼相機是使用CCD感光技術的電子器材,“CCD芯片”的研究與開發是為瞭解決太空圖像的捕捉與對地傳輸難題,使用數碼相機可以更安全快捷地將在太空拍攝的圖像傳送回地球。
  重症監護病房 醫院普遍使用的重症監護病房是應上世紀70年代對選中登月的宇航員進行健康檢測的需要而誕生的。  (原標題:探天巡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kvsrirad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